漠羚羊本地宣教士

窮‧事奉

事奉怎會「窮」呢?將「事奉」與「錢」類比似乎有點負面吧!但相信不少讀者已經猜到,這題目是取意於王陽明牧師著作《窮得只剩下錢》。王牧師這書談的是心靈富足,「富太」問朋友:「你不知道,我現在是『窮得只剩下錢。』」朋友回應:「人不是要拼經濟賺錢嗎?為甚麼會窮得只剩下錢?」這裡大意是指出,人的需要是甚麼?作者描述「生命經營系統」時,表示人生會追尋「生活的幸福」及「生命的幸福」,而兩樣幸福我們都需要,但兩樣幸福並不等同。當中的關鍵思考是人性是甚麼?人活著到底是為了甚麼?我是誰?人存在的終極意義是甚麼?由此建立一套明確、簡單、清晰且具體可操作的「生命經營系統」。

作者說,人的需要有兩大類,一是「階段性」需要,一是「終極性」需要。這個可以玻璃珠與珍珠來比喻,玻璃珠滿足階段性需要,珍珠則滿足終極性需要。前者易碎,會煙消雲散;後者則具備恆久的價值。那麼,事奉與人兩大類的需要有甚麼關係呢?事奉是為了甚麼?事奉的對象是誰?終極意義是甚麼?有牧者提出事奉包含三個向度,合在一起才是整全的事奉觀念和範疇,包括:

一、本位的事奉:敬拜、讚美、禱告、感謝神。
二、生活的事奉:我們就是「見證」,是「神的見證」。見證包括整個人的生活、品格及所有表現。
三、工作的事奉:用聖靈所賜的恩賜為神工作,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心竭力,完成神的託付。

我們的事奉是否只剩下理所當然、有名目及可見的「工作事奉」?正如我們的財富,是否就只剩下理所當然、顯而易見的「錢」?這讓我想起一段經文:「人若賺得全世界,賠上自己的生命,有甚麼益處呢?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?人子要在他父的榮耀裡,同著眾使者降臨;那時候,他要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。我實在告訴你們,站在這裡的,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看見人子降臨在他的國裡。」(太十六26-28)

我們或者忽略了本位的事奉以及生活的事奉,又或工作的事奉做得不好,有時是因為我們忘記了人的核心需求,也忽略了我們的創造主早已提供的出路:「你們要休息,要知道我是神!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,在遍地上也被尊崇。」(詩四十六10)這經文的另一個翻譯是:「停止你的努力,承認我是上帝。」

轉念‧轉化

今年3月中旬,我參加了在土耳其舉行的2025Groundwork聚會,更新了對「本位事奉」的領受。聚會當中有講授、禱告、交流分享及安靜等。為未得之民禱告的工作坊,對象包括烽煙地區和受逼迫地區的信徒,內容有信息、祈禱功課,探訪工人及個人退修安靜。其中的密集式禱告及海外工人探訪,參加者來自西方國家的機構的負責人及工人,合共接近一千人,他們主要是為穆斯林和其他未得之民地區的族群禱告。這個「萬國禱告的殿」的氛圍,每天都有短訊,加上大量不同形式的禱告,
令我感受到就像聖經提及,在那日天堂裡萬國萬族的大敬拜一樣。個人在讚美禱告中進入了全然的安靜,深深經歷與主同在的心靈更新,聽到神喜樂的聲音。此外,聚會能幫助我與自己所關心的工人建立更深入的關係。

深感這些「本位事奉」的踐行,全是恩典。藉著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,讓我裡外都更新。在「生活事奉」層面,我願遵主吩咐,繼續被主使用。

承諾‧應許

在聚會的第一天,我下榻酒店後,看到兩道彩虹,十分欣喜,這讓我想起神與挪亞的彩虹之約(創九8-13),我立即禱告感謝主。神與地上一切活物所立的彩虹永約,包含應許、憐憫與寬恕,不再以洪水毁滅血肉之物,而且包含了審判與恩典。我即向神認罪,感謝神的恩典、保護,求主讓我在禱告大會單單只聆聽祂的聲音,並向主承諾,遵命而行。

今次的學習旅程,是與宣教士靈謐姊妹同行,期間確感到神垂聽禱告。除了藉讚美禱告,感到的心靈更新外,也深切體會到敬拜就是事奉的意義(本位事奉)。期間我們入住當地高級酒店,「好食好住」,享受敬拜讚美,不用工作。起初我實在感到這樣甚為「奢侈」,因為在世界不同的角落,卻同時出現各種天災人禍:緬甸、泰國、雲南七至八級地震;在身邊或相識的親友中,分別重病復發、突然死亡、罹患惡疾等。想念到此,我深深思考整全事奉之重要,並要繼續好好事奉主。

在忙碌的事奉中,哪一方面你想求主幫助?願主施恩幫助每一位祈求祂的人,也願聖靈光照,使生命覺醒與更新。